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演活自己,就是頂尖:興趣是捷徑,態度有魔法

【頂尖怎麼教?】

  ◎父母不會的,孩子才能自己會。凡事知道的父母,與其說是知識的提供者,毋寧說是掠奪者;頂多算是辭典、百科全書,一查就有答案。可惜這些全是別人給予的,孩子少了下功夫的歷程。

  ◎「做什麼都好」是我的信念,不可用金錢做為評斷優劣的條件。孩子的興趣最怕噓聲,最愛掌聲,逼著他一輩子做一件不喜歡的事,這樣的人即使賺到了錢,也會輸了人生。

  ◎孩子各有各的優點,或許你能接受,但要說出孩子好在哪裡便難了。這便是父母的功課:用你的第三隻眼觀察,明白孩子的好。記得告訴他:「你的想法很特別。」「我怎麼都沒想到?」「怎麼辦到的!」「真是厲害!」「太精彩了!」

  ◎我家每年至少有兩趟親子旅行,再窮也要出去走走。生活歷練是課本提供不來的,有一天,這些不凡的經驗,肯定可以化成優雅的智慧,在孩子人生中譜寫美好的方程式。

  ◎奉獻的精神非教不可。我善用每一次上帝賜予的機會,與兒女一起行善,盡一己之力。懂得關心社會、幫助他人者,相信一定懂得孝順,等我們老了之後,成了心中有愛的助手。

  ◎學習一事,其實不是要孩子學到什麼,而是學到「如何去學」,就如海綿,可以自由捏塑。頂尖者在我看來都似海綿,幻化無窮、創意無限,任何東西在他們手中全添得巧思。

  ◎我常請孩子把事情想清楚,真想做了,一經決定,就該義無反顧,千萬別虎頭蛇尾。因為我明白,成功一事,都是失敗換來的,一旦挫敗就退縮,無執著之心,永遠不可能抵達彼岸。

  ◎分數決定「高下」,但興趣決定「天下」。每個人都有頂尖的能力與不入流的才華。但我們常用自己的非專項應對人生,這才是盲點,於是演成了事倍功半。明明很容易,卻做得很吃力;很想做好,卻做不好。

  ◎讓孩子學會堅持做喜歡的事,把自己發揮到最好。做自己會的事,而非別人要的事,並用本事贏得自己的位置,就有能力與機會掌握人生!

Part 1頂尖的六個魔法
學出能力才是人才
魔法一:不可取代
魔法二:下過苦功
魔法三:專心一意
魔法四:創造腦力經濟
魔法五:豐富的經驗
魔法六:胸懷遠見

Part 2 一生受用的頂尖品格
犧牲奉獻
愛與關懷
設身處地
熱情有勁
知足常樂
優質的價值觀
冒險性格的夢想家

Part 3 頂尖者的關鍵態度
心存感恩
勇於承擔
謙虛為懷
勤能補拙
誠實是寶
執著的心
挫折不倒

Part 4 從優勢出發
尋找相應的位置
優勢就是專利
擁有獨特的本事

Part 5 各領風騷的頂尖者
他們全是高人
達人萬歲
身邊的優秀者
小人物的大智慧
人人有舞台

演活自己,就是頂尖

  《演活自己,就是頂尖》一書,乍聽之下很容易被認為是勵志作品,我的確有此昭然若揭的企圖,談了許多獲得成功的獨門祕方、關鍵條件。但另一方面,它更像談論教養的書,寫給父母閱讀,讓人明白各行各業頂尖者的養成之道;它更是「親子共讀書」,父母可以將它當成「成年禮」,送給孩子閱讀。

  主編閱讀初稿時,把它想像成勵志書,這個角度出其不意,便將計就計的把它視為教養勵志書了。

  職業的關係,讓我有機會大量閱讀「人」,繼而明白,小人物並非等閒之輩,有些人更是頂尖達人。

  知名人物也非一帆風順;他們未必一步登天,都走過一段崎嶇不平的路,經歷坎坷挫折,不斷的挫敗、爬起、努力與前行,才有後來眾所周知的成就。經營一家不起眼的民宿、一間人文味濃厚的咖啡屋,或是擁有一間很有個性的手工小店;米粉魚丸湯口齒留香、甘蔗汁止咳化痰;牛肉麵一吃上癮、冰品讓人回味再三……這些都不是毒品,卻可以使人不由自主的迷戀。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則擁有一批忠誠的消費者,其中原因值得推敲。

  我思慮再三,發覺獨特的法門,值得借鏡。這些頂尖者的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色,比方說:

  不可取代。
  下過苦功。
  演活自己。
  具備創意。
  很有遠見。

  台上一分鐘,台下絕對需要十年功。反觀身旁有些被社會定位為佼佼者的人,擁有好的職業、收入優渥,乍看之下是上流社會的一員,但事實上,未必強過一般人多少,甚至還有些悲情。例如有醫生將自己比喻成「時薪很高的奴役」;一些企業家說自己是腰纏萬貫的豬頭;一位職位與月薪皆高的公務人員,戲謔自嘲是吃飽等死的傢伙;這是玩笑話,卻也有幾分真實可信。

  「頂尖」這件事,根本無法以傳統世俗的標準來判定。分數高的未必厲害,成績優秀的卻只能做制式化的工作,一流學府的畢業生未必堪用……即使擁有這些,卻遠遠比不上「創意」來得重要,神思敏捷、擁有創造力的人,遠遠勝過只懂得舉一反一、照本宣科的書呆子。

  出了校門,踏進社會後,已經不用學歷與分數做為評量標準,而是「能力」。能力不可能單憑一張畢業證書就決定,它必定包括態度、人格等特質在內,我們稱這些是「內在智慧」,它的重要性遠超過外在智慧。任何一家甚具規模的公司,老闆不會以學歷高低作為職位高低的分配、升遷管道的依據、論功行賞的標準、分紅的門檻……這是事實。可是當我們在職場上失利,聯想到的依舊是學歷不夠,需要進修,若再不受重用,就繼續進修……唉,進修進修何時休?

  日本有項研究調查指出,讀書考試所取得的「成功指數」,反而不如早睡早起、有吃早餐、常常運動等看似無用的習慣。
書名《演活自己,就是頂尖》正是精神意義的所在,成為頂尖者的好處我知之甚詳——

  事半功倍。
  與眾不同。
  擁有參與權。
  享受決定權。

  在我的心目中,人人都是頂尖者,我們欠缺的不是學歷,而是態度與人格。我在本書中的某些章節,將態度與人格的重要性做了更細膩的舖陳,但盼一時俊彥全具備謙虛、和氣、沒有架子、寬容、有度量等特質。

  武俠小說中所寫的各大門派很適合我的想法,它們各有武學精華、上乘功夫,武當未必不如少林,峨嵋未必比不上崆峒,青城派未必遜於華山,重點在於練武者有沒有學到各自門派的武學精微。

  人人都是一個門派,都有各自的絕學,重點在於如何學得精妙、學得頂尖,才是關鍵之道。

游乾桂
內文1
摘自【PART1>頂尖的六個魔法】

魔法三:專心一意
成功者幾乎都發現同樣的道理:他們之所以能夠演得絕色,完全因他們只演一個真實的自己,專心一意,不必浪費時間去雕飾。

「一本兒童雜誌希望我在創刊號上題字,或者寫一則短文以茲慶賀,我突發奇想,寫了這篇《龜兔不賽跑》:
「兔子邀我比賽跑步。

我苦惱極了。本來很想答應,這是個機會,可以擺脫我的慢速污名,可是,我能贏牠嗎?
課本說,兔子會睡著!

事實上,我很少看見跑步的兔子睡著了,萬一真的睡著了,也不是在跑步中,而是真的睡了。
兔子一直不死心,再度捎來一封信,要我擇日較量。

這一次,我毫不猶豫,一口回絕。
理由很單純,我是烏龜,以慢見長,這是我的特色,也是我的生存法則;我不跟兔子比快的。

倒是比慢?那就可以考慮考慮了。
當夜,我振筆疾書,寫了一封信給兔子先生,並且很快得到了回應。

牠以同樣的理由拒絕我的提議,並且語氣和緩的說道,我們還是各演各的吧,畢竟烏龜與兔子真的不同,何苦為難對方。」

依據我的經驗,一輩子要演活一個自己都算滿難,這樣方可「全心全意」;演兩個自己就會「半心半意」;演三個自己會「三心兩意」;演四個自己,怎麼想都是「分明找死」。

可是我們依舊喜歡多才多藝,把人當成超人,期待孩子擁有十八般武藝,樣樣高強,無疑是痴人作夢,近乎不可能。

那些曾經資賦優異的孩子為何中途夭折?許是使命太多,氣力放盡,到不了終點。

巴爾扎克就說:即使是個有過人能力的人,一旦想兼做兩個人的事,他便很容易成為庸才了。

楊釗在〈我的人生觀〉一文中寫道:一場戲要演得好,首先要選好角色,也就是適合自己的角色;其次是投入角色;再者就要演得像角色,演活它,然後能與其他成員配合。

所謂的選好角色,就是明白自己適合做什麼角色。一般人只會挑自己喜歡演的,而不是適合演的,結果很多人都喜歡做主角,但往往又做不好,問題便出現了。

「適合的角色」的意義在於,它看來就是「優點」。
大陸新演員童唯佳,從大陸上海戲劇學院畢業至今,一直熱愛自己選擇的表演事業。從一開始只是興趣,到逐漸的喜愛,及如今對戲劇表演的熱愛,對於劇本和角色,童唯佳總是細心挑選,以期找到自己喜歡的。她最想演自己,因為那是她靈動精彩的生命。

演活自己,是人生勝利的不二法門。成功者幾乎都發現同樣的道理,他們之所以能夠演得絕色,完全因他們只演一個真實的自己,專心一意,不必浪費很多時間雕飾。

如果舞蹈家不演舞蹈家,音樂家不演音樂家,作家不演作家,喜歡烹飪的人不演米其林大師,演員不在舞台,冒險家不去海洋山峰,植物學家不能蒔花弄草……他們能演什麼?畫家演作家,文學家寫太空移民論,演員去跑一百公尺,植物學家開畫展,即使他們都有這樣的天分,也應該不出色吧!

先前說過我喜歡玩玩燈,做做漂流木的作品,但並非此行專家,而是玩樂者。以致於在我的人文旅行講座中,帶了幾盞販售,讀者很捧場,賣是賣出去了,可是……只能賣到電線與電燈泡的價格了。

我同時問過幾位事業有成的人,在某個行業有其口碑者,他們異口同聲覺得自己的行業很好玩,一做數十年,更重要的是,並不厭倦。

最大的憑藉當是興趣。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說:「物理好好玩」,指的便是興趣。如果不是對物理有興趣,實驗室中待上十四小時便是酷刑;只有興趣可以使人轉苦為樂,化悲為喜,堅持以往。

興趣是捷徑,只有朝這個方向前進,工作才不是工作,人才不至於因為賺錢而淪為機器,樂在工作的期待才有可能成真。否則人生只為了一個叫做工作的東西,做到累了、倦了、癱了、煩了,甚至死了,意義何在?

【頂尖密碼】尋找失落的興趣
每個人都有優點與缺點,缺點最是無趣,優點則很有趣了。

因數學超強,一度使我誤以為自己該當數學家,最後才明白那是演算能力,頂多應付考試,卻沒有太多興致在定理公式中推敲。我真正的興趣在人文,我以前害怕的歷史與文學。

我錯過了契機,爾後慢慢重拾;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妙的興趣,不要一如大人的從前,失落在一些謬誤裡。

興趣一事至為重要,有興趣的工作使人歡欣,無趣的工作讓人厭煩,前者像人,後者似機器。

興趣是找得著的,大人可以幫幫忙:

◎看見興趣:興趣必須被看見,才有延伸的空間,當一個孩子為某件事忙碌一上午、或者幾個小時,鐵定是有興趣的;無趣的事,孩子持續不了十分鐘。

◎認可興趣:孩子的興趣未必是父母喜歡的金雞母,該怎麼辦?認可吧!那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他們的人生地圖必須由他們自己譜寫,我們難以置喙。

女兒喜歡設計與美學,兒子迷戀運動與生物科學。數學對女兒是酷刑,用手術刀在別人肚皮劃上一道不是她的本事;兒子可以當運動領域的專家,想讓他靜靜待在實驗室中暫時有困難。父母當有如此細膩的心思,體認最棒的行業並非最好的行業,好不好當由興趣決定。

◎給予掌聲:「做什麼都好」才是我的信念,不可用金錢做為評斷優劣的條件。興趣最怕噓聲,最愛掌聲,逼著他一輩子做一件不喜歡的事,這樣的人即使賺到了錢,也會輸了人生。

愛與關懷

每一種良好行為都是善行。援助盲人是善行,在路上移開一粒石頭是善行,給人水喝依舊是善行,這才是一個人真正該做的事。

華茲華斯的說法,讓人眼睛一亮:一個好人一生最妙的部分,在於一個細小的、無名的、不被記憶的善行與愛心。這也是我以為一個頂尖者最美的德行。

有愛有關懷的好醫師—無國界的愛心

《送愛到天堂》一書,記載著壢新醫院到尼泊爾這處「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行醫助人的經歷,尼泊爾是個風景如畫的天堂國家,卻也是貧窮的國度,飽受疾病所苦,醫療資源嚴重匱乏。因為愛而聽見呼喚,醫療人員組成義診團,遠渡重洋,前往位於尼泊爾南部的村落喬哥地義診,照顧村民的健康,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醫生。

亞洲大學董事長蔡長海也是醫生,主張「利他主義」,在充滿利己主義的社會氛圍中,這個想法變得非常特別。或許是承襲了「討海人」子弟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做每件事的態度都是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秉持著求知上進的進取心,以及鍥而不捨的企圖心,不管多麼困難,一旦設定目標,就會盡力完成,包括醫院的經營,心裡一直想著如何提供病人最好的環境。

「無國界醫療聯盟」是由一群心中有愛的醫生所組成的團體,他們不計利益的飛往陌生的國度行醫助人,多年前於賴比瑞亞進行第一次任務,便開啟這群愛心醫師的跨國界服務。愛與關懷,在跨越疆界的旅程中,編織了許許多多動人的故事。

無私奉獻的教育者—永無止盡的使命感

前教育部長吳京也是頂尖者,很可惜他美妙的教育政策——技職教育的復興運動,胎死腹中。可是老兵不死,他仍把全部的心力移轉到大陸從事教育希望工程,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矣,一直到他往生都在為教育的事盡心盡力。

李家同老師、洪蘭老師、曾志朗前部長,幾乎有志一同做著同樣的事,也許走了殊途,但卻同歸,為教育一事添得了使命感。林懷民老師的圓夢計畫讓人耳目一新,把自己獲獎所得的一筆錢捐出來,讓青年人提出申請,圓了人生大夢,吸引很多年輕人躍躍欲試,多位因而出國,走山開悟。

這些人、這些事全是愛與關懷的典範,圓夢的先行者。

愛要教,才知道怎麼用

愛要教,孩子長大之後,才懂得怎麼使用———

◎愛己:不愛自己的人不可能愛別人,這是我的信念、信仰。我要求兒女一定得早睡早起,身體好了,自然有能耐助人;我自己以身作則,早早九點半就上床,早上五點鐘起身,一日之始,從暗黑開啟。

我愛吃早餐,也要求孩子一定得吃早餐,十點前要用畢,否則就是午餐了。不用早膳的人體力不佳、身體不好,缺乏工作效率;別說是工作,可能連演好自己都有困難吧。

◎愛人:海地毫無預警的來了一場世紀大地震,死傷慘重,初估二十萬人罹難。可是遙遙千里,飛行兩地需要十四個鐘頭,我們幫不上太多忙,我提議兒女捐一點錢,順便與他們談論錢的意圖。

「不要把錢變成物慾橫流的借貸、交換名牌的介質。」是我的家訓,我明白這樣的人註定可憐。每一分錢都得來不易,所以要有意義;每一分財富,都必定付出一缸汗水,但真正的意義不在於擁有多少,而是讓它變得很好用。

一千元是錢,一百元也是錢,五元也是錢;它們沒有大小,只有心意。我提醒兒女,一個領父母零用錢的人不可能是有錢人,不必捐出超過自己能力的愛心,「適可而止,量力而為,來日方長」,小人物不可能做太多,但很多小人物集合起來就可能做很多了,這叫積沙成塔。

懂得關心社會、幫助他人者,相信一定懂得孝順,等我們老了之後,成了心中有愛的助手。

◎愛眾生:貓有命,蟑螂也是一條命,蝸牛的命重要,毛毛蟲未來將化身蝴蝶,給我們驚奇。我教兒女不可殺生,甚至要保護,成為眾生的守護神。

我與兒女一同救過蛇、貓、烏龜、狗兒、蝸牛、毛毛蟲、蜘蛛等,雖是小生命,但也是一命,值得珍惜。穆罕默德覺得,慈悲不必大,每一種良好行為都是善行。你在兄弟面前微笑是善行,說服朋友做道德的事也是善行,引導浪子走向正途是善行,援助盲人是善行,在路上移開一粒石頭是善行,給人水喝依舊是善行,這才是一個人真正該做的事。

【頂尖密碼】你真的長大了嗎?

一位高德碩彥的高僧應邀到一所著名的大學演講,開釋莘莘學子。

會後有位年輕人忿忿不平問到關於「長大」的迷惑,他說:為什麼自己已經長大了,父母還要管他,尤其是買東西,老有意見……

大師耐心聽完年輕人訴苦,面露微笑的告訴年輕人:「聽起來你只有變老,沒有長大。」

年輕人驚訝莫名,直問為什麼?

大師說,長大的人有幾項特質:

擁有同理心。知道父母慢慢老了,家裡的事需要孩子幫忙,會主動加入幫忙家人。

明白錢得來不易,知道節省的重要性,該花則花,不當花則不花。消費少了,父母就不用花很多心力去找錢了,可以讓自己擁有心力養老。

知道知識就是力量,懂得善用時間,不會只想到玩樂,會規劃人生,把一部分的時間用在知識的充實上。

懂得關懷家人,設身處地替人想,而非只替自己想。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思考容易,但是易位而處就很難了,可以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是已經長大了。

任何人都會變老,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長大。過年時,何妨問問孩子:

你是長大了?或者只是老了一歲?

挫折不倒

人生不可能沒有逆境,失敗了再爬起就好,最怕的是倒地不起。

擁有光環的頂尖者,仍然挫折不斷,但他們從未開脫卸責,反而積極面對。

文人徐特立說:「困頓是壞事,也是好事,它會逼著人去想辦法,提出破解之道,練就出人才。」

頂尖不是一條直線的路,往往轉彎抹角,像極了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必須依靠奮鬥到底的精神。

不懼挫折,勇敢圓夢

日本著名的文學家村上春樹就是如此。他不擅詞令、不懂交際,連基本的數學都不靈光,可是堅守夢想,真誠對待自己的人生,終於擁有自己的舞台。

早稻田大學戲劇系畢業的村上春樹,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獲得文藝新人獎、谷崎潤一郎獎,銷售量長久不墜,算是長春作品。可是人生並未與寫作一樣順利,村上春樹則用奮戰不懈的方式解決難題,週一到週六都把發條上得緊緊,特別是早晨上學途中,卡卡卡,擰了三十下,鄭重對自己說,今天一定要努力呀。

心裡懷著一個夢,可是不往前走的人,一定到不了目的地;即使這個夢看似不遠,可是似近猶遠。

書寫《百年孤寂》一書,一舉拿下諾貝爾獎桂冠的馬奎斯,寫作生涯也非一帆風順。他的長篇小說《枯枝敗葉》於一九五五年寫成,卻被數家知名的出版社先後退件,有人甚至附上短文勸其改行,不要當作家,可是他仍堅持不變,繼續往文學的大海航行。

馬奎斯未因吃了出版商的閉門羹,就選擇放棄,否則偉大的文學家就不可能誕生。只有挫折不倒,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羅丹是法國著名的雕塑家,出身於貧戶家庭,小時候成績並不優異,但對繪畫有著濃厚興致,曾先後三次被拒於巴黎美術學院的門外,所得到的評語是毫無才能。這個毫無才能的孩子後來創作了「沈思者」、「吻」、「青銅年代」、「地獄之門」等舉世無雙的藝術品。

他的作品展現巨大的思想與精神魅力,帶給人們深沈的美。羅丹自陳成功之道在於堅信自己,不替停滯不前尋找虛偽的藉口。

擁有光環的頂尖者,仍是挫折、失敗不斷,他們從未替自己開脫卸責,反而是積極面對。

用失敗兌換成就

我在兒子的書案上留過一張小紙箋,教他如何奮鬥到底——

努力的人未必有機會;

不努力者一定沒機會。

「風雨不斷」是平凡人生中最常見的一句話。也無風來也無雨是奢望,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是常態,因而成就了韌性、毅力與堅持到底的心態。

人生常有狂風巨浪,失敗是常態。我讓孩子了解,失敗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自己不夠好,二是他人沒有看見自己的好,無論哪一種都該檢討。

失敗,可能是熊掌,一擊倒地;

也許是棉花,從臉頰輕輕滑過。

失敗未必一無是處,從中可以得到一些經驗,一點竅門;換一個方式、轉個彎,便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了。

失敗了並不可怕,怕就怕不知錯在哪?

如實改進,就有機會。

人生的道路沒有一條是平順的;這一條崎嶇不平,下一條九彎十八拐,再下一條可能有懸崖峭壁,不去面對,就永遠在逃避之中。

如果失敗是一種必要,年輕時經驗好呢?或是臨老了再來體會好?

當是勇敢面對。

菲利普斯說得真好:「失敗是什麼?它頂多是一個教訓而已,告訴我們缺失在哪裡。」

不懼失敗要有決心!

布蘭登在他的經典名作《一分鐘的經理人》中提及:「意圖減去行動等同空想;但是意圖加上行動就是決心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