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培養孩子口語表達力的關鍵5堂課


培養孩子口語表達力的關鍵5堂課

培養孩子口語表達力的關鍵5堂課
《親子天下》綜整關鍵五堂課,幫助你和孩子在軟實力致勝的時代, 學會表達、 懂得溝通,發展更好的人際關係,更自信的迎向未來的挑戰。
從事文字工作的林小姐,女兒在幼稚園時,口齒伶俐,上台落落大方。沒想到前年剛上小學,由於學習環境的轉變,對於舉手發表意見、上台說話都變得畏縮退卻,失去原有的自信。林小姐為了挽救女兒的上台恐懼症,除了幫她報名口語表達訓練班,還找了女兒的好朋友一起參加小小說書人比賽。她和女兒一起找書、編腳本、一起資源回收動手做道具,兩個孩子還各自立定上台要做到的幾個目標:聲音要夠大、要講完內容、要微笑等。
雖然上台比賽時,排場比不上其他參賽者,但他們質樸認真的表現,最後還是得到佳作獎,三個人開心的一起吃火鍋慶祝。經過這場考驗,林小姐的女兒有了重大突破,不再害怕公開表達,還會爭取上台的機會。
就如溝通專家黑幼龍所說,口語表達是可以學習培養的,而且就像學游泳,一定要實際演練。
《親子天下》綜整學者專家建議,提供口語表達關鍵五堂課,父母、師長可以經常帶領孩子做練習,將有助於孩子提升口語表達的能力,甚至達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據、言之有禮的最佳境界。
第一堂課 教孩子自我介紹
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會遇到許多次自我介紹的機會,但自我介紹其實很抽象,很多人即使讀到大學,自我介紹也只說得出:「我的名字叫○○○」一句話,就再也沒有內容可說了。
其實從很小開始,就可以教孩子自我介紹。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建議,老師在請小朋友自我介紹前,可以先跟他們玩些遊戲。例如,請他們畫五根手指頭,一根上面寫姓名、其他幾根可以寫上一些好玩點的內容,例如:想三個自己的優點、介紹家人,或一些有趣的聯想,例如:「我的名字叫吳淑芳,不是五十分喔!」
請學生自我介紹前,老師可以先做示範,常常這樣訓練,學生上台就不會無話可說。
除了自我介紹,也可以讓學生練習彼此互相介紹。讓兩人一組,互相訪談幾分鐘,在這幾分鐘內,學生要能問到關於對方的五件事,然後上台介紹對方。這不只是口語表達訓練,也是一種人際溝通的訓練。
擔任兒童口才訓練講師多年的楊美貞提醒,父母師長可以用問話、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思考、表達,但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如何介紹,要儘量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這樣才會自然。
黑幼龍則指出,自我介紹的要訣,其實就是要能簡短的說出自己的故事,讓人家記得你的名字,這個原則從小到大都適用。
第二堂課 創造孩子提問、討論的正向經驗
許多教學現場的老師發現,年紀愈小的孩子愈勇於提問、表達意見,年級愈高的孩子反而愈不敢表達。
兒童口才訓練專家楊美貞觀察,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會不敢開口,主要是因為害怕講出來被糾正或取笑,結果就愈來愈不敢講。
要避免這種現象,除了不要在大庭廣眾下糾正孩子的表達方式,師長正向的回饋與引導非常重要。
例如,要鼓勵學生發問,不是問一句:「還有沒有問題?」就好,而要多運用邀請、補充的話語。例如:「還有沒有要補充的?」、「有沒有不同的看法?」當學生發表想法時,老師還可以追問:「能不能說明你這麼說的理由?」
如果老師、父母常常運用這些邀請話語,孩子會知道他儘可以放心的提出任何問題或不同觀點。
黑幼龍也指出,鼓勵孩子發問,與其問:「有沒有問題?」還不如問:「誰要問第一個問題?」老師還要做出舉手、期待的神情,來鼓勵發問。一旦有學生舉手發問,老師要立刻給予讚美、鼓勵。
除了鼓勵孩子發問,讓孩子獲得正向的小組討論經驗也很重要。雖然有不少老師會讓孩子進行小組討論,但如果沒有引導,結果往往只會看到教室亂成一團,討論變成吵架,或有人在一旁休息、打混。
香港的小學有一些做法很值得參考,例如在香港宣基小學的校園裡,顯眼的掛著一幅學校的聲量規定:
1聲量:一個密號給自己聽
2聲量:為了他人好,聲音不出組
3聲量:你我齊發聲,和諧又動聽
4聲量:清晰又響亮、悅耳聲悠揚
在他們的閱讀課裡,聲量控制是小組競賽中,很重要的一個項目。小組討論時用2聲量,上台發表時用4聲量。聲量控制得體,也是透過不斷練習才能養成習慣。
除了聲量控制,小組討論的分工合作,也需要老師用心引導。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指出,國外文獻研究,如果一個孩子沒有經過四人小組的討論,很難進入六人小組的討論,所以建議從四人小組討論開始,而且要讓每個學生都輪流發表意見,這樣才不會出現有學生在當「客人」的現象。「萬一有小孩卡住,老師要助他過關,避免小孩被指責,」吳淑芳提醒。
帶領學生小組討論的要訣在於:跟學生一起定出小組討論的原則,引導討論聚焦、深入、提醒學生不搶話、不插話,而且要能照顧到一些比較弱勢孩子的需求。老師要儘量給予正面回饋,並提出具體的改進建議。
第三堂課 創造上台練膽機會
許多人台下一條龍,台上一條蟲。上台說話要能自在得體,需要靠大量的練習,上台練的不只是說話技巧,更重要的是鍛鍊面對大眾的膽量、臨場應變能力。而且有練,絕對有差。
南投育樂國小老師王文華以他帶學生的經驗指出,即使鄉下孩子只要多說多上台,自信是可以在鼓勵裡培養出來的。
要讓孩子上台練膽的機會其實很多,TEDx Youth策展人之一彭宣璟,回憶小學在馬來西亞檳城就讀英國小學時,每週一都要上台分享一週發生的故事。當時還不太會說英文的彭宣璟,每次遇到要分享,都躲著不敢出來,直到有一次,老師規定他下週一一定要上台報告。那個週末爸爸特別帶他去環島,媽媽特別帶他去剪頭髮,週一來到學校,他很開心的分享這兩件事。從此之後,他變得很喜歡週一的分享時間,發現連家裡換了一條水管,都可以很有趣的分享給同學聽。
在新店國小,從小一到小六,每週三的晨光時間,各班小朋友都要輪流到別班上台說故事練膽。六年訓練下來,即使表達有困難的孩子,都不再畏懼上台。
台中明道中學則特別在國一上學期設計了一門「閱讀表達課」。在這堂課裡,老師既設計問題搶答遊戲,鼓勵學生發表想法,也會邀請同學上台用心智圖畫出閱讀文本的重點。除了練習抓關鍵字,學生還要練習表達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聯想。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在美國口語訓練都很生活化,各種主題都可以變成上台演講的題目。例如,要學生上台扮演老師,教大家學會一件事,例如:教大家學會「臉書怎麼用?」
或是出一個跟生活經驗相關的演講題目,例如:「假如你買了一樣東西,你想要同學也去買,請你上台講三分鐘,說服你的同學。」
游梓翔說,這是一種比較實用的口語表達訓練。如果要訓練孩子上台辯論,不必辯論太複雜的問題,可以從,「壓歲錢要不要交給爸媽?」、「小學生帶手機到學校好不好?」、「穿制服或不穿制服好?」這類學生會有興趣的題目開始,讓他們從辯論中去了解,看事情可以有不同的角度。
游梓翔也提醒,在增加孩子上台經驗的同時,還要教導孩子充分準備、專注意念、放鬆身心的方法,使孩子上台的經驗是正面而非負面。因為失敗的經驗不但無法改善怯場,還會加重這種恐懼。
第四堂課 跟孩子一起學習傾聽
仔細觀察,口語表達能力好的人,都是善於傾聽的人。游梓翔指出,在美國的演講訓練,都是從訓練傾聽開始,因為「聽人講話也是一種口才,你的眼神、回應都傳遞出你的聲音。」
王文華老師也發現,孩子聽的能力不好,會影響他們答非所問,表達的不知所云。他建議老師多在課堂帶入問題討論,不要只有單向的溝通,自然能讓孩子培養傾聽,進而完整論述自己的意見。
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也觀察到,學生提問時會經常變成打岔,這時候老師也要教,什麼時候該問、什麼時候不該問,提問的技巧也要訓練。告訴小朋友,當別人說話時,如果有問題,可以先把問題記到本子上,記下關鍵字。老師問問題時,就可以提問了。
培養孩子傾聽的能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大人要先學會傾聽。兒童口才訓練專家楊美貞就提醒師長,儘量讓孩子把話說完,不要打斷他。孩子因為說話慢,常常話還沒說完,大人的注意力已經轉移了。這種不耐煩的態度,會讓孩子感到不被尊重,久而久之就不開口了。
吳淑芳說,她曾碰過功課很好、很愛講話的孩子,卻都沒有朋友。吳淑芳問這孩子:「在家裡,誰聽你說話?」這孩子說,媽媽都是一邊炒菜一邊聽她講話。所以這孩子很會說,可是他從來不知道要停下來聽別人講,因而交不到朋友。
「孩子跟你說話時,你一定要把頭轉過來,看著他,絕對不要一邊打電腦一邊聽孩子說話,」黑幼龍說積極聆聽才能創造良好的溝通。他指出積極聆聽的四部曲包括:專注、回應、讚美、追問。
如果大人示範出積極聆聽的態度,孩子自然能學會這種態度。
第五堂課 培養得體的應對、EQ
訓練孩子口語表達能力,絕對不是要訓練出一個辯才無礙,卻讓人討厭的人。在多所大學教導口語表達溝通的王淑俐指出,好的口語表達,不只是傳達出自己的情意,還要去思考:「你說這些話跟他人有什麼關係?口語表達,是為了溝通,為了與他人連結。」
因此得體的應對、社交智慧也是口語表達能力很重要的一環。
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曾在大學長期教導溝通課程,她發現有些大學生不只是口語表達能力不好,連基本的禮貌都沒有。「上台報告連問候語都沒有,報告結束,也沒有謝謝。這些都要教,如果不點破,學生就沒學到。」
除了說話的禮儀,得體的穿著、態度的掌握,也是口語表達很重要的一部份。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潘瑞根訓練運動員專題報告,要求報告的學生要穿著正式服裝,主持人要避免搞笑、耍寶,為的是要教導學生認清楚不同場合,該有不同的拿捏,該正經就要正經,該歡樂就要歡樂,這是社交智慧。
游梓翔教授則提醒,口語表達除了訓練IQ,也要培養EQ。例如辯論比賽,除了訓練學生邏輯思考,也要有EQ的訓練,也就是「當別人說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必須有雅量理解他的經驗,而不是用吵架、失控、或用難聽的話罵人。」
在這個軟實力致勝的時代,學會表達、懂得溝通,不僅可以讓孩子發展更好的人際關係,更能讓孩子自信的迎向未來的挑戰。
【如何鼓勵害羞的孩子表達?】
即使是害羞、退卻的孩子,透過正向的鼓勵引導,也能逐步培養他的口語表達能力。以下提供師長幾點建議:
1.可以讓較害羞的小朋友多跟幾個人一起上台報告,用同儕來壯大聲勢,會有較佳的效果。
2.可以讓他先多看看其他小朋友上台說話、報告的內容,他可以邊看邊學。
3.講評儘量鼓勵、講優點,或提出他比上次進步的地方。
4.儘量不要當眾糾正,對於害怕口語表達的小朋友,不要把注意力一直放在他身上。
5.可以事先協助他多練習,給予具體建議,一步一步幫助他。


新北市新店國小 巡迴說故事,練膽增信心

「在森林裡有兩隻小蘑菇,比較高的蘑菇叫威威,比較矮的蘑菇叫斑斑,威威經常嘲笑斑斑沒有自己高。有一天森林下起了大雨……」小女生百潔站在教室講台上起勁的說著「小蘑菇聽音樂」的故事,她的表情生動活潑,時而跺腳、時而瞪大眼睛,深深的吸引著台下的聽眾。三分鐘故事講完,她自信的鞠躬下台。這樣上台說故事,她早已駕輕就熟,因為在她就讀的新北市新店國小,每個星期三的晨光時間,正是各班小朋友輪流「出巡」到別班上台說故事的練膽時刻。為什麼這所國小的每位小朋友都要到其他班級說故事?孩子如何克服恐懼,勇敢上台?老師又如何激勵孩子,表達自我?
上台說故事,同學給回饋
在新店國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到週三的晨光時間,每個年級都有一班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大約五人,到該年級的其他班級說故事。每個學生上台都要講滿三分鐘,當學生講完故事,老師會帶著聽故事的小朋友,一起票選故事說得最好的人,或引導學生給說故事的同學一些評論、回饋。例如,有小朋友舉手給評語:「我覺得百潔說得很好,因為他的聲音很有力量……」、或「我覺得憶憫講得很好,因為他說得很流暢、很自然……」。
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說,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不能只提供上台機會,還要有方法、有目標的訓練。新店國小的巡迴說故事課程,已經有十五年歷史。從低年級上台分享簡單的句子段落,到中年級練習中篇故事、高年級做三分鐘即席演講,六年鍛鍊下來,每個孩子都有許多上台演說的機會。除了班上導師會協助學生準備、練習,聽故事的班級導師,還會自行設計回饋單,給每位說故事的學生具體的評語與建議。評分的項目包括:音量、內容、表情、儀態等等。
巡迴說故事結束,只見剛說完故事的學生個個興奮又認真的拿著回饋單,一路看著走回教室,大家的臉上有著一種輕鬆自在的喜悅,似乎剛完成了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當記者問:「都怎麼準備故事的?」小朋友踴躍的圍過來回答,完全不會退縮。一位小六男生說,為了準備巡迴演講,他研究了成語故事,還重編故事,練習用自己的話講。
「忘詞了怎麼辦?」、「上台忘詞就趕快自己編,」另位小女生機靈的回答。
雖然還有不少小朋友上台會害羞、愈講愈小聲或緊張到僵在講台上,但老師都會適時鼓勵,讓孩子勇敢完成三分鐘的上台挑戰。「我覺得巡迴說故事最大的幫助,就是訓練我們的膽量,讓我們更有自信,」一位小男生口齒清晰的回答。
每個孩子都有上台機會
的確,自信的建立,要靠自己努力付出、超越恐懼,證明自己可以做得到。而老師的任務就在於提供鍛鍊自信的舞台,並給與引導、回饋與鼓勵。
不同於許多中小學,口語訓練往往只著重在培養演講比賽選手,新店國小的口語表達訓練,強調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需求,給每一個孩子機會。在這裡任教超過二十年的老師范雯瑛說:「我們這裡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很全面的推廣。每個孩子都有上台機會,若孩子上台狀況不好,老師也都有不同策略去鼓勵他,讓他感覺溫暖、有自信。」
目前擔任三年級導師的陳重光就發現,有些同學連私底下跟同學講話都會害羞。當這樣的孩子去巡迴演講,他會先跟那班導師打招呼,說明孩子的狀況。而那班導師在這孩子上台時,就會讓全班一起鼓勵這名小朋友,讓他可以放心的上台說話。
陳重光驕傲的說,在新店國小,甚至資源班的學生都可以勇敢上台。有些小朋友真的不敢開口,老師也會協助他,先讓他學著上台去唸一小篇文章,或朗讀故事,老師、同學都會給與熱烈掌聲。


各班級導師除了利用巡迴演說來培養學生表達能力,也都發揮自己專長,把口語表達的訓練融入課程。
范雯瑛說,她偏好文學,就會在班上做閱報分享、讀書會分享。有的導師專長於生態,就會培養學生成為學校的生態解說員。有的老師擅長辦活動,就會給學生參與活動、練習主持節目的機會。
其實只要用心,並發揮自己的專長,每一位老師在每一堂課,都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練膽增信心的舞台。

成淵高中教練潘瑞根 把上台報告當做成年禮

  • 2
  • 運動員上台專題報告二十分鐘? 一手栽培出林義傑、陳彥博兩位台灣之光的教練潘瑞根,為何如此重視運動員的口語表達能力?
白天,他們是一群穿著短褲球鞋練跑的大男孩,但到了專題演講比賽的這天晚上,他們個個西裝筆挺,皮鞋擦得發亮,目光炯炯的面對現場上百位的師長、來賓、評審,發表他們準備了將近一學期的專題報告。這是一場獨特的成年禮,「來到成淵田徑隊,你要完成這件事,才會屬於我們的成員,」成淵高中田徑隊教練潘瑞根說。
一手栽培出林義傑、陳彥博兩位台灣之光的潘瑞根教練,為何如此重視運動員的口語表達能力?
「剛開始想法很單純,就是想逼他們上台講話。那時候覺得他們表達力都很弱,運動場上也都會怯場,我發現這中間有連帶關係。」


九年前,潘瑞根開始要求成淵高中田徑隊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做專題報告。他的口語表達訓練,重視的不只是技巧,還有態度。

《12歲的天空》作家團隊:十八分鐘 說出你的精采故事

兩年前,彰化縣伸東國小學生在導師許鴻元的鼓勵下,採訪了洪蘭、林懷民、幾米等十位各產業的「大人物」,將採訪過程與內容撰寫成書《12歲的天空》。二○一○年的國際青少年日(十一月二十日),作者中的三位同學周宜誼、柯威廷、姚佳琳,在TEDx Youth活動中分享這兩年的採訪故事。同一時間,全世界有超過四十個城市的青少年,也在分享他們如何以自己的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據研究,十八分鐘是人類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三位八年級生如何在十八分鐘內,說出他們的精采故事,感動大人,也幫自己增能?


TEDx原本是名人演講的聚會,透過十八分鐘的演講分享自己的研究發現。在二○○九年開放品牌授權,開始有了第一屆TEDx Taipei。二○一○年,除了如期舉辦TEDx Taipei第二屆,策展人許毓仁和彭宣璟更與富邦文教基金會合作,策劃了TEDx Youth Day。原本只有各領域佼佼者才有機會登上TEDx Taipei舞臺分享所學或想法,但是在TEDx Youth,每一個青少年都曾靠著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感動身邊的人,他們也透過這個平台,訴說自己的故事。

新北市頂溪國小老師巫靜雯 帶學生辯論出好問題

整堂課只做一件事:問問題。而且通常一堂課問不完,下次繼續。巫靜雯的閱讀課不寫學習單,也不教孩子如何說話,但孩子講話很有邏輯、能掌握重點。她如何融合聽說讀寫,教學生提出好問題?
在新北市頂溪國小二年二班的「閱讀活動課」中,一本簡單的繪本,孩子從共讀、自己出問題、討論出小組共同的問題、討論全班共同的問題到全班一起回答這些問題,常常要花上二、三堂課的時間。
這麼曠日費時?向孩子自詡擁有巫婆法力的老師巫靜雯說,一點都不浪費時間,因為「問題是開啟思想的咒語」。
巫靜雯認為,溝通是個複雜的過程,不單純是「說」,而是深刻反映了一個人的觀念、思想和價值。在辯論這是不是一個好問題時就在訓練表達。


為了避免只有一、兩個孩子作答,巫靜雯要求每個人看完故事都要寫幾個問題,透過小組、全班的逐條討論,篩選出「好的問題」。

知名廣播主持人唐湘龍 克服口吃,贏回自信 

「我從小就是口吃,口吃是不會好的,應該要領殘障手冊,」自小講話嚴重結巴的唐湘龍接受採訪時這樣開場,說起話來如行雲流水,比誰都流利。曾經,有口吃的他連一句話都說不清楚;現在,他卻是靠嘴巴吃飯的知名廣播主持人。唐湘龍如何克服口吃,侃侃而談?
時光倒轉至二十七年前。
高中畢業前夕,唐湘龍的導師在辦公室諄諄叮嚀他三件事:「第一,你可能考不上大學,如果沒錢補習重考,老師幫你想辦法;第二,你的文筆不好,要拿筆寫文章的工作不要做;第三,你最大的毛病是口吃,需要與人說話的工作不要做。」
考不上大學、不能寫、無法說。老師的好意叮嚀在唐湘龍聽來,幾乎是人生的全盤否定。
幾個月後,唐湘龍應屆考上台大政治系。大四時,他決定出社會要當記者,因為「記者是要寫要講的,我終究是要面對的,面對一般人可能不是問題的兩個問題。」
勇敢面對最不擅長的事
成長在那個只要吃飽穿暖就是福氣的年代,唐湘龍幼年時期的口吃並沒有引起太大關注,也沒帶來太多困擾。到了高中,同儕都在「把馬子」,而他卻連甜言蜜語都說得結結巴巴,深感挫敗。
隨著社交圈擴大,他看見許多口吃者成年之後就不再說話。他意識到口吃不僅僅是「說話」這件事,還攸關自信與自尊,對生活的干擾和破壞是全面的。
他決定勇敢面對,全力迎擊。
口吃的先天弱勢讓他考了三年才擠進《中國時報》。工作幾年之後,他甚至轉戰到需要高度使用口語表達的廣播與電視。
因為工作,他逼著自己面對人、逼著自己問、逼著自己說。他刻意觀察自己說話的速度、音調、咬字、習慣,並有意識的調整。
剛當報社記者採訪時,他儘量只問問題不說話,並且刻意調整說話速度,一字一字慢慢講。逐漸讓這樣的說話方式成為習慣,口吃的狀況的確有改善。
後來他觀察到,自己在唱歌、自言自語時不會口吃。現在主持廣播節目,評論事情時,唐湘龍若進到一種自言自語的獨白情境,不但不口吃,說起話來還比一般人流利。反而訪問來賓時,偶爾會結巴。
但口吃無法根治,他還是有結結巴巴的時候。唐湘龍察覺自己結巴有兩種情況:一個字或兩個字的重複。在訪談、陷入思考時會出現前兩個字一直重複的口吃情況;只有和老婆吵架,吵不贏很氣時,才會出現幼年期的那種一個字卡住的結巴。
這些年來,唐湘龍證明了,口吃雖然開刀無效、吃藥治不好,卻可以透過有意識的自我提醒與訓練,逐步去駕馭。
當然,大量閱讀也是讓他能夠勇敢「說」的原因。他知道自己肚子裡有墨水,只差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而已。
高中畢業二十七年,唐湘龍不僅考上一流學府,還從事著需要寫更要說的媒體工作,被導師在同學會上笑他,「老師說的事,沒一件做到!」
上天跟唐湘龍開了個小玩笑,讓口吃跟著他;但他反其道而行,去面對、挑戰它。


這個過程,他贏回來的不僅僅是「把話說清楚」的能力,還有自信與自尊。
唐湘龍小檔案
1964年生。師大附中、台大政治學系、台大政治學研究所碩士。歷任《中時晚報》副總主筆,年代電視、中天電視、東森新聞台節目主持人,台北《時報周刊》、《花花公子》國際中文版、香港《鳳凰周刊》等專欄作家。現任飛碟電台「飛碟早餐」節目主持人。

世博台灣館主持人王賢齊 鄉下小孩也能說上國際舞台

二○一○年五月,世博台灣館開幕,主持人引導著劉兆玄、陳雲林、王志剛、郭台銘……等人入座、致詞、點燈祈福。二〇一〇上海世博台灣館主持人王齊賢  七十年次,鄉下小孩,中學時代除了英文,其他學科都是敬陪末座。她如何脫穎而出,接下重擔,在上海世博台灣館的開幕會擔任主持人?
台下中國貿促會會長萬季飛轉頭問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這個主持人你們請的嗎?多少錢?」,「自己的人。」王志剛回答,話中掩不住驕傲。
萬季飛口中的主持人就是王賢齊,削著一頭短髮、說話快、英文流利、愛憎鮮明、相信意志力可以成就一切事情的女孩。
因為表達流暢、口語清晰,讓七十年次,正職工作是外貿協會行銷專案處職員的王齊賢主持邀約不斷,小至會內春酒、尾牙,大至台灣精品獎、世博台灣館的開幕會。
事先模擬,預做準備
台灣館開幕會後的酒會上,王志剛和許多同事趨前稱讚王齊賢表現優異。大家不知道的是,從容、流暢的開幕背後,王齊賢準備時付出的精神與承受的壓力。
上台前一週,她每天兩次正式練習,但是「每次講的都不一樣!」這是盯著王齊賢練習的貿協副祕書長葉明水最著急的地方。
那一週,王齊賢躲在樓梯間背稿演練。孤單與壓力讓她想念台灣、讓她唸了唸稿子就在樓梯間哭了起來、讓她明明沒吃東西卻一直乾吐,晚上也輾轉不成眠,擔心搞砸一切。
世博期間路上一車難求,有一晚要回宿舍休息,王齊賢在路上揮了好久的手,根本搶不到計程車。莫名的委屈湧上,她就蹲在熙熙攘攘、陌生的上海市路邊,埋頭大哭。
除了好的儀態與口條,主持最大的壓力是有很多無法預期的特殊狀況。王齊賢必須先想好,如果下雨怎麼辦?如果燈光或聲控有問題怎麼辦?甚至劉兆玄上台致詞時,不慎跌倒,怎麼辦?
還好,開幕當天很順利,天氣晴朗,所有流程如預期順利進行。王齊賢如釋重負。
問她之前那些緊張去哪裡了?
除了開幕前兩天強迫自己早一點睡之外,開幕當下,「我告訴自己,不會有問題的。現在我就代表台灣館,我必須要掌控,讓這些人聽我,因為麥克風在我的手上。我要有個樣子,我要撐得住。」
王齊賢個性原本大而化之,有了壓力反而幫助她提早準備、反覆模擬。壓力真的很大時,她會告訴自己,「過了,就可以回家了。」
想要,就拚了命去要
從鎂光燈退下,日常生活中的王賢齊是個積極、企圖心旺盛的人。只要決定要,她就拚了命往前,非到手不可,像一頭盯緊目標的花豹,猛然往前衝。
中學時代的她,除了英文,其他學科都是敬陪末座,在那個幾乎以學業成績衡量個人價值的環境中,她主動爭取國語文競賽機會、科學營名額。
到了職場,她自願去大家不想去的印度出差,條件是「今年德國出差也讓我去。」


她從零開始學習韓語,將派駐韓國首爾視為短期工作目標。
知道自己要什麼,也很敢開口去爭取,讓王齊賢自嘲「和一般南部小孩、大部分女孩很不一樣。」
王齊賢並沒有因為這次主持脫胎換骨,變得所向無敵。每次重拾麥克風,她還是很緊張,但世博的主持經驗讓她不一樣了,因為「最難的已過了,」王齊賢這樣認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