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孩子3歲啟蒙,6歲開智,9歲有自尊,12歲有人格


心理學上的「3、6、9、12」規律:孩子3歲啟蒙,6歲開智,9歲有自尊,12歲有人格。「12歲前的孩子都是一個模子,家長就是澆築師、陶藝師」。就像樹枝一樣,剛長歪了就得扳過來。他說孩子身上有3種特性:動物性、人性和社會性,不過小孩子主要是動物性,必須用打的方式讓他們懂得是非道理,12歲之後就不能打了,而是依靠說教。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讀史宜夏,其時久也;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張潮《幽夢影》)

由世界一些優秀民族的成就原因探討,也可以證明「強調幼年的教育,將來才能有輝煌的成就」。在日本有一位猶太人寫了一本書,書名是「猶太人的教育」,作者在書中說明了猶太人如何培養天才的秘訣。猶太人目前散佈世界的人口總共只有一千六百萬人,比我們台灣人口還要少,然而他們歷年來榮獲國際公認最具權威的諾貝爾獎,卻佔全部得獎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為其他各民族之冠!目前猶太人移居美國的人口約有六百八十萬人,在比例上僅佔全美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三點二,然而在美國大學攻讀博士的猶太人,目前竟然佔全部博士班學生總人數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國著名的大學中,猶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這種傑出的表現,著實令人不勝驚訝!

為什麼猶太人的成就能夠如此的傑出呢?主要的原因很可能與他們特別重視家庭教育與早期的幼年訓練有極為密切的關係,一般猶太人的孩子從三歲起就必須接受文字的教育,而且不管這些文字的內容兒童是否能夠了解,都必須不斷反覆加以背誦和學習,此外,猶太人的父母不是每天經常跟嬰兒說話,就是播放音樂給嬰兒欣賞,或由父母輪流唱歌給嬰兒聽,他們時常在嬰兒的搖籃或床邊四周掛著許多圖畫,使嬰兒能夠經常觀看,並且常常更換這些圖畫,以便刺激他們認知的能力。由於猶太人如此普遍的重視幼兒教育,因此他們的孩子大都能夠奠定未來學習的良好基礎,難怪長大之後也就人才輩出。

除了猶太民族之外,古代的希臘也出現了不少震古鑠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德、畢達格拉斯……等等,然而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時期也不過是五十萬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隸,自由民不過僅僅十萬人而已,然而為什麼他們也會孕育出那麼多的曠世奇才呢?

根據一些學者的研究,主要還是得力於他們非常重視幼年教育的習俗,他們認為小孩最遲在三歲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僅要學會閱讀,而且還要學會寫字、說話和音樂,因為這些都是充實內在美的必備條件,與體操運動鍛鍊體魄的外在美一樣的重要。由於過去特別強調幼年時期的認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了不少的人才。

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風尚,孩子從小便要背誦許多經典詩文,因此也產生了許多博學的大儒,不過自民國以後,西風東漸,重視兒童個性的心理學發達之後,國人便不再強調幼年時期的訓練,結果與後來的希臘一樣,不僅國語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學、藝術,及文化道德方面均缺乏深具創意的偉大人物,這實在是一種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個教訓。

蘇俄一向都被視為一個農業國家,工業與教育一般都被視為比較落後,然而事實上並不盡然,它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目前它的戰略武器之性能,與美國相比幾乎都有過而無不及的現象,因此他們的科技也大都居於領先的地位。事實上這也是他們重視教育的結果。例如根據最近的統計,他們高中學生修習微積分的共有五百萬人,而美國高中生唸微積分的只有十萬五千人。

此外蘇俄的教育家古兒布士卡雅曾說:「教育需從出生那一天就開始,最重要的是學前時期的訓練。」另一位教育家馬卡列因克也表示:「五歲前的教育最重要,人類教育的全部過程中九成均在此。」蘇俄就學年齡雖然是七歲,然而托兒所和幼椎園卻非常富有彈性,凡是出生後兩個月至七歲的各種年齡之幼童均可以入學,學習的教材程度也很高,而且幼稚園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那就是一律使用英語來教學,由此可見其刻意培養下一代的用心昭然若揭。

在美國方面,近來對於學前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轉變,例如在1920年代,幼稚園只是重視幼兒身體的保健和生活習慣的養成,到了1940年代便改為重視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和情緒方面健全的發展,然而到了1960年代,卻同時重視社會、情緒、知覺、認知與語言方面力求均衡的發展。1965年詹遜總統還訂定了一個著名的幼兒頭腦開發計劃(Head Start Project),以便大力提高少數民族的兒童閱讀和寫字的能力,以提高他們的學業程度。此外還動用大量的經費拍攝精心設計的電視教育影片「芝麻街」(Sesame Street)每天播出半小時,使學齡前的幼兒也能獲得非常良好的教育,近來有不少學者更進一步強調,最有效的教育應該從零歲開始,這些學者除了前述的格林都曼之外,哈佛大學的懷特博士也曾經表示:「目前美國有許多教育研究者,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已經承認,教育工作應該是從誕生之後便要開始。」「過去幾千年來教育家努力的對象主要都是集中在六歲至十六歲的孩子身上,可是現在世界上的教育家已經明白,教育必須從出生後開始,因此相信今後的十五年內,全世界的教育將產生極大的變化。」

由於不斷的強調這種幼年教育的重要性,因此許多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下,紛紛將子女送往各地這類的訓練機關接受訓練,以便大量提高智慧、語言、數學、藝術、體能或運動技巧方面的能力,有些父母為了能夠自行在家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本身也不惜花費十分昂貴的代價,親自參加有關培養「超級嬰兒」的講習會,面對一股熱潮,哈佛大學的小兒科專家布禮澤頓(T. B. Brazelton)不得不感慨的說:「今天的美國,每一個人都想養一個最聰明的孩子,而不再培養最能適應、也最幸福的兒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