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星期一

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德國王宮中學校長的教育心得

有紀律的孩子更優秀:德國王宮中學校長的教育心得:書中所謂的紀律,非指斯巴達式毫無人性的魔鬼訓練,而是作者以相較於縱容、溺愛、毫無章法的鄉愿式管教方式,所提出之折衷建議。因為不論是威權式教育或暱愛縱容式教育,都是太過與不及。而太過與不及,正是所有教育的敵人。要維持中庸之道,有賴奠基於關懷與愛心的紀律規範與處罰。處罰的目的,在使小孩害怕。切記,書中所指的害怕絕不能與恐懼劃上等號。

處罰的手段也不該是指暴力體罰或言詞羞辱。因為害怕是可以計算衡量的,除了三歲以前的小嬰兒外(因為尚無法自行評估行為的後果)。違反紀律所可能導致的處罰必須是小孩所能預測(害怕)的。就好比成年人因為害怕超速違規的罰單而遵守交通安全規則般地可預測與掌握。這就是紀律、處罰與害怕之間的關連。至於恐懼,則完全是一股瀰漫著威脅而引發的受壓抑的情緒狀況。小孩完全不知道他的行為所可能產生的後果,因為無法預測,因為沒有建立在愛與關懷的基礎之上,因為視大人非理性的情緒發洩而定。這是絕對不應該在教育中發生。更與本書所謂的紀律無關。

前言
◎過度,正是所有教育的敵人。

壹、我們需要再度為教育鼓起勇氣
◎不覺得有未來的人,就不會再努力,也不再追求理想。
◎永遠不要拿一個孩子跟另一個孩子相比較,只能自己跟自己相比。
◎說謊後坦承說謊,在道德勇氣上的表現比一開始就不說謊更難能可貴,但這並非一般教育的主流觀點。
◎教育和教養能讓一個人有能力認清自己和世界,行動時勇氣十足。
◎教育者的原則「說一不二」。
◎不要用病態的幽默(諷刺),這是大人傷害孩子的武器。以幽默感與兒童或青少年相處的人,一開始就會
贏得他們的心。

貳、自由從紀律而來
◎能成功通往自由之路者,一定先準備好服從,學會放棄(取捨),逐步找到自律、找到自我的人。
◎追求成功的過程,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感到滿足與幸福。

叁、父母的權威影響甚遠
◎永遠都不應該羞辱或打小孩。
◎善用權威不濫用權力。
◎在紀律跟愛之間抉擇的兩難。

肆、紀律有治療良效
◎缺乏紀律將使人生雜亂無章,足以使一個孩子罹患心理疾病。
◎幽默、鼓勵與信心伴隨著嚴格的紀律。

伍、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和孩子討論
◎教育上過度強調民主化,我們對兒童與青少年期許過多,在他們尚未具備發展心理學上內在的成熟、能夠
成熟地做出判斷之前,我們就要求年輕人所思所為很民主。

陸、雜亂無章釀成早年不幸
◎有紀律的規範,例如向親友問候請安的儀式,透過不斷的練習,兒童學會了克服不安及害怕的形式(社
交)。因為練習而學會這類交際儀式,使人終身受益。
◎身體的照料更需要紀律。

柒、希望公平教育,就得有處罰孩子的準備
◎對違規的人施以該有的懲罰,這項措施可以保護其他守法的人。
◎我們應該把害怕與恐懼加以區分,小孩應該在安全的氣氛中長大,恐懼是一種由於瀰漫著威脅而引發的受
壓抑的情緒狀況,害怕則一向與比較具體的事務有關。有清楚的描述、可以計算的、出於關心採取的處罰
會讓孩子害怕、擔心,但不是恐懼。如果害怕是一個因為慈愛、關心小孩的人處罰所引起的,兒童可以據
此學習忍受這種害怕,他們也應該學習。害怕屬於成長的一部份,同時也是在為人生做好準備。
◎越是花力氣去製造法律,判決就可能益發不公平。
◎每一種身體上的懲罰都會傷到人的尊嚴。即便只是一句「我不愛你」
◎不應該在學校裡用分數來懲罰學生,因為分數是用來評鑑學生成績,而非評鑑他的行為。

捌、家庭不是一切
◎在大家庭的小孩不斷被告知要取捨、犧牲、放棄,不論是父母親的愛、時間、禮物、房間,一切都要分
享。大家庭裡的孩子很早就學到,要克服自己的忌妒、醋勁與偏狹….等。小家庭中則不然。
◎家庭教育應該要追求一個目標:儘早讓年輕人獨立生活。
◎生命會因為擁有一位男性或女性友人而有了意義與光彩,朋友越多,越受人尊敬。

玖、人在玩的時候才是完整的人
◎遊戲喚起了富創意的力量,增強感受與理解力,造就了個性,培養責任感,他用勝利、挫敗以及沮喪失意
來教導人,同時傳授權威之必要性,要求最大程度的認真嚴肅,餽贈最喜樂的輕鬆自在,練習紀律及合
作,喚起對規範的感知,
◎電視把遊戲世界摧毀了,完美的玩具難以助長兒童的幻想以及富創意的力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