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咳嗽

俗話說:「醫師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因為引起咳嗽症狀的原因十分廣泛,常令醫師頭痛不已,而咳嗽患者應對辛辣、刺激食物忌口,炸烤煎炒等油膩食品,及過鹹、過甜、過酸的食物也不宜多吃,伴有喘息的支氣等患者更須忌蝦、蟹等海腥。

常有患者問:「我患的咳嗽是冷咳?還是熱咳?」;「我的咳嗽是有痰的?還是無痰?」一般觀念認為咳嗽無痰為熱咳,有痰就是冷咳;事實上,冷、熱咳的分辨,應以引發咳嗽的原因是否兼有細菌或病毒感染來判斷,不以有痰無痰來決定。  

咳嗽的治療必須仔細辨別,了解引發咳嗽的原因,針對病因治療才有良好的效果。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最容易引發咳嗽,起初是由扁桃腺發炎,延續到氣管壁而引起氣管發炎。為防止異物侵入肺部,氣管壁黏膜是極為敏感的一層保護裝置,一滴水、一顆飯粒都無法從氣管進入肺部,現在氣管壁因感冒而紅腫發炎,敏感度更高,稍有冷空氣或濃烈的食物刺激,自然就咳個不停。  

嚴重的感冒感染,初期氣管壁會有化膿樣痰的分泌,會咳出黃色、綠色濃痰,數日之後病情減輕不再有膿樣痰分泌,但局部仍有紅腫,氣管喉頭感覺很癢,咳嗽變為無痰。以上這些情況就是一般所謂的「熱咳」,也就是中醫所稱的「風熱感冒」。

過敏性的細支氣管炎,與老年人肺部功能衰退所引起的慢性支氣管炎,皆會咳出痰來,但這些痰是由細支氣管壁慢性發炎所分泌,含水份較多,沉積於細支氣管。此部位氣管管徑較小,咳出的痰為白色透明,其中含有小氣泡;小氣泡的形成,是因細支氣管內一段是積痰,一段是空氣的原故。這情況下多會兼有呼吸困難及哮鳴聲,嚴重者就會引起氣喘,這就是所謂的「冷咳寒痰」,也是中醫所說的「肺間有寒飲」。  

冷咳、熱咳症狀不同。嚴重熱咳、乾咳時,肺臟會拍打肋膜,內臟也會震動,引起兩肋和肚子痛,肋膜發炎;有的咳到頭暈腦脹,眼冒金星;有的氣管收縮痙攣,呼吸欲絕,氣往上衝而類似氣喘。若中年婦女膀胱尿道較弱者,常在咳嗽時有尿失禁的現象。熱咳輕症者會感只覺喉癢不舒服,隨時要清一下喉嚨才覺爽快,尤其要與人說話時,會誘發連續性咳嗽,在人際交往上極不方便。也有人說這是因「內傷、岔氣」所致?A並不正確,其實是氣管發炎所致。  

冷咳最大的不同就是肺中有痰,醫師如以聽筒貼靠病人胸壁,令病人用力呼吸,可聽到氣管內似水笛哮鳴聲音,病人常會有胸悶,有時需要深呼吸來補充氧氣。嚴重者會有氣喘的現象,氣喘過久則是背部疼痛。  

熱咳的治療,主要是鎮咳兼清肺熱,並治療細菌感染,若有濃痰者則佐以排痰的藥劑。很多中藥如甘草、桔梗、杏仁、黃苓、魚腥草、桑葉、菊花等,對鎮咳化痰都有不錯的效果。患者在飲食上要特別注意禁食甜點、冷飲、辛辣,與可樂、咖啡等甜膩的食物,以免刺激喉頭氣管;若咳嗽改善了應再忌口一、二週,避免刺激復發。也有部分人因疏於照顧自己,患了咳嗽之後睡眠不足、飲食不忌、說話過多,咽喉及氣管無法得到適當休息,則可能衍生為慢性氣管炎或慢性喉頭炎,甚至咳嗽過久得到氣管擴張症,必須花更多的時間來治療才能痊癒。  

在冷咳寒痰的治療中,重要的是能促進排出氣管內的痰,和減少氣管內的分泌。中藥方劑中的麻黃、紫蘇、辛夷、蘇子等皆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飲食上特別禁忌寒涼性食物如水梨、西瓜,吃多了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影響自我復原的能力。  

如果弄反了冷咳與熱咳的治療方法,寒痰用「鎮咳法」,則痰積在胸中更咳不出來,會引發更嚴重的氣喘;熱咳若用「袪痰法」,則會促進咳嗽的頻率而更咳嗽不止。治療咳嗽並不困難,最要緊的是能掌握咳嗽的原因與過程,便能迅速治癒。

其實,咳嗽的種類並不限於冷、熱二型,中醫仔細辨證,可將咳嗽分為九種:

●風寒咳嗽:屬於上呼吸道感染階段,主要症狀為打噴嚏,流鼻水,發燒頭痛,惡寒咽癢,咳嗽時胸膈刺痛,痰色白如泡沫狀。處方可用人參敗毒散加杏仁、牛蒡子、麥門冬、玉竹以治之。

●肺熱咳嗽:包含急性支氣管炎及肺炎,主要症狀為咳嗽無痰或有黃濁濃痰,咽痛口燥,舌苔黃膩。處方可用麻杏甘石湯加麥門冬、桔梗、知母、黃芩、款冬花、瀉白散以治之。

●虛寒咳嗽:屬於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症狀為咳嗽重複發作,久而不癒,遇冷風則複發,初患時痰少乾咳,日久則咳出大量水樣黏液痰,咳嗽劇烈,日輕夜重。治療宜用小青龍加桂枝、乾姜、紫蘇葉、陳皮、厚朴、款冬花等治之。

●脾虛咳嗽:屬於支氣管擴張,症狀為咳嗽聲重,痰多色白,體倦無食慾。處方宜用參苓白朮散或苓桂朮甘湯加陳皮、半夏、杏仁、款冬花治之。

●腎虛咳嗽:屬於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症狀為晨起咳嗽,痰多色白,無力咳出,嚴重時喘促抬肩,腰腿痠軟。治宜用六味地黃湯加黃耆、乾姜、肉桂、五味子、款冬花、細辛治之。

●陽虛咳嗽:主症為面白無神,自汗體倦,常有畏風?H狀,多為日間? W頻作嗽,痰少而白,夜則自然轉輕。處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杏仁、五味子、桂枝、川貝治之。

●陰虛咳嗽:主症為日輕夜重,輕微吹到涼風則咽癢而咳,痰多色白,喘而坐臥不寧。處方用蘇子降氣湯加黃黨參、乾姜、細辛、款冬花治之。

(資料來源:網路)

沒有留言: